一部名为《中国式房奴》的小说曾经在网上风靡一时,引起了众多70后、80后年轻人的共鸣。两个青年男女在大学毕业后为了爱情和理想,背井离乡,在租来的房子里互相取暖,相依为命。和很多人一样,男主角在家里有限的经济支援下,为了结婚,最终省吃俭用地按揭买下一套郊区的小商品房。

这是都市里年轻一代的生活缩影。可现实中,并不都像小说中主人公那样自力更生、自己奋斗置业,再加上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,父母也自愿拿出一辈子的积攒,来为子女置业!尤其是在房子与婚姻挂钩时,那父母就不光是自愿而是主动为孩子买房!
■子女:不接受父母“捐助”怎么办?
年轻人走出校门后,面临的不仅仅是工作方面的压力,还有成家等更多的压力,而有没有房子成为他们能否结婚生子的前提。在高房价面前,年轻人用什么成就自己的住房、婚姻梦想?
竞争压力的加大,使年轻一代从走出大学校门的那天起就开始承受沉重的压力。按照西安市目前的工资水平,一般情况下,本科毕业的大学生,最初的工资在1000元左右,而研究生也只在1500元左右。相比他们的工资来说,西安的房价确实有些高。
27岁的李卫平终于下决心买了一套房子,刚刚付了首付款的他却没有显得如释重负,表情有些苦涩。“没办法,要结婚了,女朋友下令没房子就别想结婚,所以就算东挪西凑怎么着也得把首付先交了,好歹也算有房一族了。”李卫平说,这次所交的首付款中,有一半是父母给赞助的,一半是自己平时的积蓄。当时只给父母简单说了要买房子结婚的想法,并没有想着要用他们的养老钱。“父母已经退休,工资又没多少,但他们却拿出了5万元给我,还说自己能力有限,能帮的也就这么多,其他的都得靠我自己了。”李卫平觉得自己很惭愧,这笔钱不知是父母攒了多久才有的钱,本来是不应该要的,但现在借钱也很不容易,不接受父母的“捐助”怎么办?